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育教学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学大纲(2016版)
日期:2016-05-12 浏览次数: 字号:[ ]

一、 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最核心、份量最重的一门课程,是全校各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和领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历史地位及对中国革命、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指导意义;把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容及其科学体系,深刻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最新理论成果基本内容,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把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一系列重大基本问题,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观察世界、分析国情的思维方法,提高政治理论素养,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掌握和执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自觉性,承担起历史使命,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使用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本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5版。

     三、 学分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学分为6学分,开设102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78课时,网络教学与实践课教学24课时。

四、课程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实践教学、网络教学和自主学习为辅,通过知识学习、参与体验、社会调研等多种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五、课程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办法

本课程考试采用学生平时表现和闭卷笔试相结合方式,平时考核占40%,期末考核占60%。平时考核则根据学生考勤情况、课堂发言、经典阅读、实践报告、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给出成绩。

六、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8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2.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中的重要历史地位和作用;

3.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4.了解党的思想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及其主要内容;

5.理解重新确立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历史背景和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历史渊源和历史过程;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和历史地位。

教学难点:

1.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

2.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的关系;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主要内容和历史意义;

4.邓小平在恢复和发展党的思想路线斗争中的历史功绩;

5.实事求是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的精髓。

教学内容: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

第二节  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地位

第四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一、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二、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科学内涵

三、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3.深刻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4.掌握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

教学重点:

1.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

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3.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形成及其重大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二、中国革命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第三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2.理解社会主义社会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必然前途;

3.掌握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涵、理论依据;

4.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5.掌握社会主义制度确立的理论根据。

教学重点:

1.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理论依据;

2.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3.我国确立制度的重大意义及理论根据。

教学难点:

1.为什么说社会主义是近代中国的历史的、必然的选择?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

教学内容:

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及其理论依据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及其理论根据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6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

2.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3.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重点:

1.把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2.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难点:

掌握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一、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第五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和主要矛盾;

2.掌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涵;

3.了解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验;

4.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基本特征及根本任务;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段的基本路线的实质及其内在关系;

教学难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三、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第六章 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6学时)

教学要求:

1.了解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

2.掌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新概括的内容、特点;

3.理解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教学重点:

1.导致两个“没完全搞清楚”的根源;

2.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深刻内涵和重大意义;

3.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5.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

教学难点:

1.社会主义本质科学论断的内涵和显著特点;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和科学内涵

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大力发展科学技术

三、坚持科学发展

第三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战略

一、“三步走”发展战略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正确把握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内涵和意义;

3.理解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掌握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的国策。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为什么说改革是第二次革命?

3.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辨证关系?

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教学难点:

1.社会基本矛盾原理;

2.改革的内涵、性质及其意义。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二、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第二节 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

一、全面深化改革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第三节  毫不动摇地坚持对外开放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二、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

三、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10学时)

教学要求:

1.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般特征;了解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2.理解我国的国体和政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以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两项基本政治制度;

3.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内容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4.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5.树立我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理念。

教学重点: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和基本要求;

2.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3.如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5.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教学难点: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2.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3.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社会主义经济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经济体制改革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四、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

第二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节 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文化

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第四节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

二、保障和改善民生

三、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节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一、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理念

二、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三、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

第九章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4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一国两制”是实现祖国统一的唯一正确的方针;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针。

教学重点: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

2.“一国两制”构想的重要实践意义;

3.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4.台湾统一的基本原则和方针。

教学难点:

台湾问题为什么久拖不决?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一、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二、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任务

三、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

第二节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科学构想及其实践

一、“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三、“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四、新形势下对台湾工作方针

第十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6学时)

教学要求:

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理解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发展趋势;

了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原则;

维护世界多样性,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教学重点:

1.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3.我国之所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多样化的依据;

4.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问题上斗争的焦点和中国的主张。

教学难点:

1.当今国际局势发展的基本态势;

2.中国在国际冲突中如何贯彻外交的八字方针和八字精神。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的形成依据

一、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二、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三、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

第二节  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一、和平发展道路的根据和重要意义

二、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三、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

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4学时)

教学要求:

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各种依靠力量;

理解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重点:

1.必须最充分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的依据和这方面的两项基本要求;

2.工人阶级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大作用;

3.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社会阶层及其特点;

4.爱国统一战线的意义和内容。

教学难点:

1.社会各阶级、阶层的关系及作用;

2.宗教问题的长期性及中国共产党解决宗教问题的方针和政策。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事业

一、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二、新的社会阶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三、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四、巩固和加强各族人民的团结合作

第二节  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

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重要法宝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第三节 加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一、中国人民解放军是保卫祖国的钢铁长城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力量

二、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三、新世纪新阶段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

四、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6学时)

教学要求:

1.理解坚持党的领导和改善党的领导之间的关系;

2.理解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人民和中国历史的选择;

3.如何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教学重点:

1.党的执政地位是中国历史和中国人民的选择;

2.新时期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1.如何理解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如何估计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腐败斗争的成效和反腐败斗争的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 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三、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第二节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三节 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一、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

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三、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七、参考资料

《毛泽东选集》第1-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

《毛泽东文集》第6-7卷, 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邓小平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江泽民文选》第1-3卷,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胡锦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年版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4月版

十六大报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教育教学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